配合美國白宮絞殺中國新疆供應鏈,芯片巨頭英特爾也要上陣了?
英特爾首席執行官Patrick Gelsinger
12月21日,英特爾(Intel)官網一封致全球供應商的公開信,引發熱議與質疑:
多年來,中國芯片進口額超過石油連年居第一,中國也是全球最大芯片進口國,2020年中國進口芯片超2.4萬億,超過石油一倍,而英特爾等芯片企業正式受益中國巨大進口額。
“吃中國人的飯,砸中國人的鍋?!庇⑻貭柎伺e,著實傷害到很多中國的情感。12月22日,新生代知名藝人王俊凱也第一時間發布聲明,終結與英特爾品牌的合作關系。
眼看惹怒中國眾怒,12月23日,英特爾公關部門緊急回應:“雖然我們的初衷是確保遵守美國法律……借此澄清,信中的關于新疆的段落只處于表述合規合法的初衷,并非它意或表達立場?!?img src="http://static.i56r.com/upload/image/article/20211225/132f92aa921176b15af3f44a83e1a401.png" title="20211225/132f92aa921176b15af3f44a83e1a401.png" alt="11.png"/>
而23日,美國政府把一份惡意滿滿的《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案》簽署成法?!胺ò浮睂⑿陆a的全部產品均推定為所謂“強迫勞動”產品,并禁止進口與新疆相關的產品——從供應鏈上絞殺新疆經濟。
針對英特爾的行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說:“我們已經多次強調有關新疆地區強迫勞動等說法,完全是美國反華勢力炮制的謊言,目的是抹黑中國形象,破壞新疆穩定,阻遏中國發展。新疆的民眾勤勞勇敢,新疆的產品質量優良,個別企業如果選擇不用,也是他們的損失?!?/p>
在此,掌鏈傳媒解讀一下英特爾供應鏈及在中國的布局發展。
一、英特爾在中國
(一)“牙膏廠”登陸中國三十六年
1985年,在美國硅谷成立不過17年的計算機核心元器件公司英特爾,在北京設立了業務代表處,正式登上計算機市場即將井噴的中國土地。微處理器、芯片組、板卡、系統及軟件,計算機發動機和硬件的靈魂,幾十年來英特爾一騎絕塵。雖然因為功效更新迭代緩慢,被一眾網友戲稱為“牙膏廠”,但其每一步的進展,總會受到微機品牌廠商和發燒友們的無盡期待。
供應鏈本土化是英特爾等國際芯片公司,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芯片銷售市場的供應鏈優化布局的重要任務,更快捷的生產和更短運輸的物流,就需要本地化的供應鏈體系。如今在英特爾全球十大工廠中國,中國占據其二,包括大連晶圓廠和成都組裝測試工廠。
而英特爾的供應鏈本土化還不斷朝技術人才本土化演進。2021年11月12日,英特爾在第三屆中國超級算力大會上,宣布與中科院計算所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雙方將共同建立中國首個oneAPI卓越中心。
爭取中國人才或至少吸引中國人才,進而深度占據中國市場,這或許是英特爾的考量。但40天之后,則公開發布針對新疆產品及服務的供應商“限購令”,在其主業之外,激起波瀾。
(二)盡享中國市場紅利
進入中國市場以來,英特爾在中國直接投資額累計已近45億美元,僅大陸地區就有16家分公司及辦事處,中國員工6000人以上,高端人才覆蓋其供應鏈上的各個節點。
產出遠大于投入,改革開放快速發展的三十余年,讓英特爾賺得盆滿缽滿。剛剛退休的英特爾中國區總裁楊旭7月在任時給出預測,未來5到10年,英特爾最大的業務收入將來自中國市場。何用未來,近年來一直如是。
如今每年的營收,中國已占其四成之多!掌鏈觀察年報發現,英特爾并未將中國臺灣地區納入中國(含香港地區)數據統計,而是單獨列出。
中國海峽兩岸在英特爾供應鏈下游地區,分列第一和第四兩個位置。2018-2020財年,兩岸三地合計貢獻了其41.6%、41.8%和40.9%的營收,英特爾從整個中國分別賺取294.7億美元、300.84億美元和318.62億美元,共計近6000億元人民幣。
(三)全球缺“芯”,供應鏈前后兩端,中國均為極重一環
2021前三季度,中國芯片產量增長43.1%,進口增長23.7%,已是全球規模最大、增速最快的集成電路市場。全球性芯片短缺現象之下,挑戰與機遇并存。
英特爾在土地廣袤而發展迅速的中國,多年來的供應鏈布局,收效顯著:英特爾成都工廠是英特爾在全球最大的芯片封裝測試基地和晶片預處理及高端測試中心之一。英特爾全球一半以上的移動處理器和70%以上的晶片半成品,都是產自英特爾成都。這就是說全世界50%以上的移動PC都是成都制造的。
二、供應鏈路上的穩定與波動
2021年4月,美日政府協商,欲打造擺脫中國的半導體及芯片供應鏈協同體系,也同時去除對韓國三星和中國臺灣臺積電芯片供應鏈的依賴,而美國隊長糾集的隊伍包括英特爾、高通等企業。
但擺脫中國供應鏈,英特爾能行么?
(一)上游優質供應商,亞洲占半壁江山以上
在材料、能源、系統、工藝等領域,因技術、品質和成本優勢,英特爾高度倚賴亞太地區供應商提供的上游產品及服務。
雖然現任CEO基辛格仍處處表露“白人至上”的觀念,但截至目前,他還沒有找到占據供應鏈上游半數以上的日本和中國的替代方案。
(二)下游客戶有得有失,同亞洲鏈接緊密
2021中期數據顯示,英特爾在二、三季度被韓國三星超越,拱手讓出銷售之冠的位置,也是榜單15強中唯一“倒退”的供應商。
伴隨人類無紙化辦公需求激增,在供應鏈下游,英特爾得益于微型計算機廠商的迅速發展。大客戶三甲均為PC企業,英特爾從中營收占比是:2018年39%、2019年41%、2020年39%。其中,中國聯想(Lenovo)是Intel穩定的全球第二大客戶,2018-2020年分別貢獻了其12%、13%和12%的凈收入。另外兩家是戴爾(Dell)和惠普(HP),2018-2020年英特爾在二者身上賺取的收入占比分別為16%-17%-17%、12%-13%-12%。
而在移動端元件研發本不具備優勢的英特爾,在5G基帶芯片退出與高通、三星、華為、聯發科競爭之后,也不得不面對失去另一大客戶蘋果的現實。
微機廠商以外,以計算存儲、開源工具套件等技術衍生合作的中國電信,以通信服務及基礎設施虛擬化平臺為建設目標的軟銀集團,等等,也是英特爾供應鏈尋求和延展的方向。
三、供應鏈上下游回遷計劃
(一)供應鏈策略調整,有意向亞洲之外轉移
據英特爾公司高級副總裁、新任中國區董事長王銳介紹,IDM2.0——覆蓋從芯片設計、制造、封裝到測試的產業供應鏈戰略升級版,于2021年3月出臺:
1.利用英特爾全球化的內部工廠網絡,為客戶服務。
2.擴大采用第三方代工,保證最佳的供貨。
3.英特爾代工服務于全球市場。
顯而易見,全球自產與代工,是重點方向。到了5月,CEO基辛格(Patrick Gelsinger)宣稱,“絕大多數的高階晶圓產能集中在亞洲,半導體業制造需要更多的地理平衡?!毖韵轮?,英特爾需要有意拜托對亞洲的過度依賴,開發全球散點式供應鏈布局。
(二)歐美地區動作頻仍,但結果尚待觀察
從10月起,英特爾頻頻接觸歐洲市場:
1.路透社報道,企業在歐洲建立超級晶圓廠區(megafab)的首選地,是歐盟最大經濟體:德國,薩克森邦、薩安邦和巴伐利亞邦都在爭取之中;但也不排除落址法國的可能。
2.12月23日,彭博資訊消息,英特爾計劃在法國巴黎或格勒諾布爾(Grenoble)設立研發與設計中心,在意大利設立測試與封裝廠,成本約100億美元,地點仍在協商中。
3.12月24日,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英特爾和意大利方面密集商洽興建一座先進半導體封裝廠,計劃投資約80億歐元(90億美元)。
4.另外,CEO基辛格還稱,英特爾計劃在美國興建一座“巨型工廠”,讓生產地更接近需要芯片的市場。(難道芯片不是全球性需求?)
(三)供應鏈轉移,不止于時間成本那么簡單
針對英特爾今年的表達和動作,部分美國大型企業負責人均表示:美國經濟中的供應鏈問題正在改善,但長期的修復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而全球最大上市咨詢公司埃森哲(Accenture)首席執行官史威特則表示:“供應鏈不會在一夜之間轉移,全球性轉變必需要耗耗時間。中國將繼續是全球的重要供應國”。
12月24日,英特爾公開信事件繼續發酵。針對其涉疆聲明,美國白宮發言人開啟“家長”模式:“美國公司不應為維護人權或反對鎮壓而道歉!”對此,趙立堅再次代表中國外交部表態,“無論哪家企業都應該尊重客觀事實,明辨是非,秉持良知和正義,否則只會損害自身的利益和信譽?!?/p>
四、當“處理器”遇見智慧物流
(一)接連提出普適性智慧物流解決方案
2017年,英特爾作為上游技術產品供應商,同全球領先的網絡應用服務商思科(Cisco)強強聯合,催生出CCR鐵路聯運優化解決方案(Cisco Connected Rail),為客流和物流鐵路運載體系,提供可預測的降本增效、自動化的安全管控等功能。
2018年,英特爾推出互聯物流平臺CLP(Connected Logistics Platform),為物流行業提供近乎實時的資產狀態監測,通過智能無線傳感器對包裹位置、狀況和安全性等供應鏈全流程所有信息點進行洞察與改善,為客戶企業節約時間與資金成本,進而更好控制庫存水平。
隨著物流業逐漸向供應鏈不斷滲透,人們對供應鏈透明度和完整性的需求也愈發強烈。
(二)“智能邊緣”結合中國市場,助物流行業提速升級
2020年,英特爾宣布“智能邊緣”的概念,同AI融合、以優越的計算機視覺技術楔入中國物流市場。同年9月1日,韻達-Intel智慧物流實驗室在上海成立,定制化系統為韻達營運的降本增效收效明顯:在倉儲環節爆倉下降了 50%;破損率在原基礎上進一步降低 20%;在運輸環節,貨車準時準點到站提高了 20%。
掌鏈觀點:
在經濟環境已遭受各種因素沖擊、世界“芯片荒”的當下,面對擁有四成收入來源的全球第一大合作市場,英特爾勢必需審慎考慮供應鏈轉移成本、供應鏈割裂風險。目光放長遠些,對上下游客戶及消費人群的情感變化更敏感些,并無害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