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布第三季度業績報告前夕,百世集團宣布一項重大調整:將開始逐步關閉旗下百世店加(“Store+”)業務,表示將更加聚焦到核心的物流主業上。
百世集團公告:宣布關閉旗下店加業務
定位于智慧供應鏈解決方案與物流服務提供商,百世集團的業務板塊包括百世快遞、快運、供應鏈、店加、優貨、國際、金融等。其中,“店加”是百世集團旗下的全國性S2B2C深度分銷綜合服務平臺,為“最后一公里”交付提供創新解決方案,并賦能眾多中小商戶參與到O2O業務中來,為小店提供供應鏈服務。
創新遭遇疫情沖擊難止虧損
公開信息顯示,在2015年7月,百世店加業務正式上線,截至2019年年底,百世鄰里店鋪3400+,覆蓋24省直轄市和51個核心城市。
然而,在線下店板塊的飛速的擴張,成為拖累其上市主體經營效益的一大負擔。2018年百世店加虧損達4億。截止2019年,該業務虧損收窄,為3.7億元。
百世集團一度大舉加碼,隨后拖累業績的便利店業務,悄然出現重大變動。
早在今年6月,業務主體公司——百世店加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的全資控股股東由原來的百世物流科技(中國)有限公司,即百世上市主體,變更為香港一家非上市公司BEST Store Network Management Limited。當時百世集團回應媒體稱“不方便回復?!?/p>
更為重要的原因或許在于百世店加業務增長乏力帶來的持續虧損。
圖源自百世集團2019年財報
尤其是在過去的幾個季度中,店加業務減虧趨勢明顯。從百世集團2019年財報來看,百世店加業務營收僅占比為8%,包括百世店加在內的其他新興業務均一定程度上拖累集團整體業績。
在日趨嚴峻的市場環境下,特別是受今年新冠疫情的沖擊,店加業務距離打破傳統經分銷體系,實現全面線上化,還需要一定時間和資金的投入。
如此來看,百世集團此時放棄“店加”業務就不難理解。百世集團希望通過逐步退出店加這項仍處于成長期的業務,能將資金優先投入到以物流為核心的主營業務。
根據計劃,預計到今年年底前,百世集團將退出除自營WOWO便利店以外的店加業務;原店加業務的在線商品采購平臺和管理系統將交給獨立的第三方繼續運營,由第三方為現有的門店、合伙人等提供支持,百世將不參與具體運營。
重新聚焦物流主業止虧損
當天,百世集團還宣布了另一項重大調整:王小青接任周少華擔任快遞事業部總經理。
四年間,這是百世快遞業務第三次更換總經理,此次走馬上任的王小青是原江蘇分公司總經理,全面負責江蘇地區快遞、快運、供應鏈等業務。王小青麾下的江蘇分公司,業績一直穩居百世集團的第一陣營。
不同于其他通達系快遞企業,百世集團業務更加多元化,包含快遞、快運、供應鏈、優貨、店加和國際6大業務。
作為阿里系占股最大的快遞企業,百世快遞、快運業務依然屬于百世集團的核心業務板塊,加起來貢獻了約77%的營收。
截至2020年6月底,百世快遞擁有47000+個多個網點,100% 省市覆蓋率和100% 區縣覆蓋率意味著百世快遞的觸角已伸入全國。
不過,對于百世而言,雖然背靠阿里,有流量和訂單支持,百世今年的市場表現依舊欠佳。就2020上半年來看,百世在利潤和市場份額上均沒有較好表現,目前市值也落后于其他通達系上市公司。
以快遞、快運業務為核心業務的百世集團,多元化發展反而會分散百世的經營焦點,缺乏對主營業務的專注,在今年激烈價格戰的背景下,相比同行而言,百世的盈利能力還有更大的提升空間。
此次百世對于組織架構與業務板塊的調整,表明了百世的戰略由多元化向專一化的轉變。此前,百世總裁周韶寧還曾表示:“為了保持平衡的增長,百世將繼續專注電商物流、加大科技應用和自動化投入、強化跨業務協同效應、提升綜合服務質量。盡管市場環境充滿挑戰,我們將堅定推動高質量的發展,在下半年以及未來取得更出色的業績。
據多位業內人士分析稱,在快遞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下,相對同行,百世的現金流、毛利率還有比較大的提升空間,更需要向投資者呈現出其核心業務的盈利能力、專注主營業務,才能加速提升扭虧的能力。
合作聯系